我院教师应邀参加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新使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分论坛及“伙伴计划”活动
作者: 阅读量:【】 日期:2025-01-06
2024年12月28日,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新使命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分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隆重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中国志愿服务研究》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老年学与社区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中国古典社会学(群学)研究中心共同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的社会工作教育者、科研机构研究专家、党政机关部门领导、社工专业的本硕博学生齐聚一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新使命的关系,共同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独特路径和价值,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体系。我院教师梁健、李明副教授应邀参会。
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崔唯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姜飞,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社科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所长王延中,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中国社工教育协会名誉会长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马凤芝等。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副校长姜飞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崔唯航教授代表学校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参会的领导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中国社会工作学会会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王思斌教授回顾了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30年的发展历程,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张翼教授代表中国社会学会对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成立30周年表示热烈祝贺。他回顾了中国社会学会的成立历程,指出社会学在推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所所长王延中教授就民族学与社会学的关系发表见解。他指出,社会工作与民族工作息息相关,呼吁相关学科互促互进、融合发展,一同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进程中去。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马凤芝教授回顾了中国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历程,她强调,在全球社会工作发展背景下建构本土社会工作知识话语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陈光金教授指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应紧密围绕“三新两基一服务”核心内容,发挥其在社会治理和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应推进社会工作学科的转型,构建与新时代使命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体系。
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社会与民族学院执行院长赵一红教授主持。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李迎生教授;北京市房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孙传超;中国社会工作学会秘书长邹学银;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陈树强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田丰;中央民族大学郭伟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社会建设》副主编卫小将先后作了主题报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研究员韩克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炜分别对上述发言进行总结评议,对各位专家提出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给予了高度评价。
当天下午,大会围绕“新格局下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新使命”、“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等八个主题设置了分论坛,分享各地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创新实践与宝贵经验,共同探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使命与未来。
12月29日,梁健和李明副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行政楼 208参加了由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发起的“伙伴计划”活动。“伙伴计划”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兰州财经大学和宜宾学院四伙伴高校组成,四伙伴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教师代表参观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校史馆和社会与民族学院社工实验室,各高校代表就教学挑战、实践创新、学生就业等议题展开深入讨论,分享了各自的经验、困惑及解决方案,探讨了今后加强合作、联合研究、资源共享等议题。
通过此次会议和研讨交流,为我院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通过分享全国各地在社会工作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未来学院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智慧,也为推动学院社会工作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重要思路与方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