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邀请校外行业专业导师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规划专题讲座
作者: 阅读量:【】 日期:2025-05-13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认知与发展能力,5月12日下午,学院邀请兰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执行会长康敏,为2025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带来题为《新时代社会工作行业趋势与职业成长路径》的专题讲座。讲座在东岗校区北教楼212教师举行。学院党委党委书记方来、专业教师周晓霞及部分2025届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共同参加。
讲座伊始,学院党委书记方来指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高度实践性的专业,其发展不仅关系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效,更关系到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当前,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日益重视,社会工作专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希望毕业生们珍惜此次机会,认真学习行业导师的经验分享,增强自身的职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实现个人价值夯实基础。
兰州市社会工作协会执行会长康敏长期扎根于社会工作实务与政策研究一线,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行业经验。在讲座中,她以广阔的视角、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深入剖析了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行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导向与职业成长路径,帮助学生们从宏观层面把握专业未来,从微观层面规划职业方向。她指出,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作为参与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力量,已逐步融入教育、医疗、司法、养老、儿童福利、社区建设、心理健康等多个领域。国家相继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为社会工作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能,也为青年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舞台。
在职业成长路径方面,康敏结合自身经历和兰州市社会工作发展现状,从“从业准备期”“能力积累期”“专业深化期”三个阶段,为同学们详细讲解了社会工作者的成长路线,并就如何在职业初期面对工作压力、薪酬现实、能力转型等问题提出了可行建议。她特别强调,社会工作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事业,需要情怀、耐心、专业和持续学习的能力。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往往体现在长期陪伴与深度介入中,建议同学们在进入行业初期要有心理准备,也要持续提升理论与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与沟通技巧。
在讲座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同学们踊跃提问,围绕社会工作就业前景、与其他公益类岗位的差异、如何将学校所学与社区实务更好对接等话题展开深入讨论。康敏副会长耐心解答,鼓励学生们以长远眼光看待职业发展,坚持走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本次讲座是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院“社会工作+实践导师”育人机制的具体体现。通过邀请行业专家深入校园,为学生们搭建了解行业发展、明晰职业路径、强化专业信心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推动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对接。今后,学院将持续推进校外导师进课堂系列活动,为学生高质量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撰稿 李明/摄影 强澜瑜/编辑 周彦志/审核 方来)
上一条:学院举办2025届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双选会 下一条:学院举办2025届社会工作专业就业双选会
【关闭】